关闭
关闭
call
2022年全国教师资格面试历年试讲题库-高中语文(7)
2024-12-17 10:41:26

高中语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

1.题目: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片段教学

2.内容: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刮刮杂杂烧着。当时张见草场内火起,四下里烧着,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 10 分钟;

(2)分析林冲的人物性格;

(3)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小组活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施耐庵与《水浒传》,掌握及理解写作背景和《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学习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林冲的性格变化。

3.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

1.了解作品,分析林冲的思想变化及社会意义。

2.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引导:梁山好汉,108 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传奇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

(二)通读文段。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

2.教师点名请学生读课文,并给予反馈评价。

(三)了解文段内容

提问:文段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

明确:文段讲述林冲“偶听真情、报仇雪恨”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这两件事反映了林冲怎样的人物特点?

明确: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2.提问:文中是如何描写林冲的?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林冲的语句并回答。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3.提问:林冲此刻的心情如何?

明确:极度愤怒,才会奋起反抗。

4.朗读指导:学生比赛朗读文中描写林冲的语句,体会林冲的性格特点。

5.提问: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忍”是林冲性格中的一个核心。你怎样评价小说中林冲的“忍让”?

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与点拨。

明确:对于林冲的忍让,我们可以理解他在为了家庭,为了能安稳地活下去而作出的隐忍态度;也可以理解他由一忍再忍向忍无可忍的转变。虽然我们很难下一个定论,这种忍让到底是值得提倡还是反对,但是我们要知道毫无原则的一味忍让是不对的。

6.提问: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

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与点拨。

明确: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被逼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杀人,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7.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朗读文段,深入体会林冲的性格特点。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提问:陆虞侯本是林冲的朋友,也曾得到林冲的帮助,却一再逼林冲于死地。现在我们设想一个情境——林冲与陆虞侯打斗的最后一幕。面对陆虞侯的求饶,林冲会怎么回答?请大家设计一句林冲的台词。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2.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录像中林冲道:我从不杀人,我不想杀人,是你们逼我杀的。)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浒传》,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其上梁山的原因,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

 
 

【试题解析—试讲稿】

 

一、语言导入,激发情感

师:上课,同学们好!

师:梁山好汉,108 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传奇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位同学说说对《水浒传》及其作者的了解?

生:《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是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师:很好,预习得很充分。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文段,看看作者笔下的林冲是什么形象,文段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

生:文段讲述了林冲“偶听真情、报仇雪恨”的故事。

师:概括得很好。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大家已经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那么大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来一起讨论看看这两件事反映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师:大家讨论得很激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结果呢?看来 C 小组已经有统一答案了,那你们来说说吧。

(C 小组)生:听了陆谦他们的话忍无可忍,很绝望。

师:总结得很全面,那你们能分享下你们是怎么从文中得到这样的结论呢?

(C 小组)生: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师:嗯,找得很准确,但是好像还有哦,看看谁还找到了呢?D 小组要来补充,那你们来说。

(D 小组)生:林冲喝声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什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中人物描写理解得很全面,那大家思考下,这些说明林冲心情如何呢?第一排的同学你来说。

生:极度愤怒,特别生气。

师:对,刚才大家找到句子朗读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林冲的心情了。这两句是最能描绘林冲的心情的,接下来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先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稍后小组指派代表来进行朗读比赛,看看哪个小组朗读得更让我们感觉到林冲的愤怒、生气。

(学生自由朗读及比赛)

师:林冲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之前都是一忍再忍的,“忍”是林教头最开始的人物特点,所以后来才那么愤怒,那么我们回到课文,找找看小说中怎么评价林冲“忍”的性格特点的。这次我们小组调换,变成前后四人为一组来进行寻找和讨论吧。我们找个小组来分享下他们的交流成果吧,那就左边第二组来说说看。

(左边第二组)生:林冲为什么忍,是为了家庭,为了想在这个社会安稳地活下去,为了活着。

师:嗯,你们小组总结得很对,直接说出了本质。我看到中间第三组也要分享,那你们也来说说。

(中间第三组)生:为了衬托后文爆发,忍无可忍的转变。

师:你们组是从小说整体的作用来看的,很好。结合刚刚大家讨论的结果,不管是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还是为了小说写作需要,都刻画了林冲的“忍”的人物特点,那么一味地忍耐是不是应该的,是不是对的呢?

生:不对。

师:嗯,大家要知道一味地忍让是不对,这也就是后面林冲必然会反击的原因。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小说描写他反击的时候,杀差拨和富安用的花枪,可是后来对付陆谦就是尖刀了?

生:嗯,是的。

师:那接着我们小组再讨论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林冲换了武器呢?大家有答案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呢?请你来说说。

生:对陆谦更怨恨,特意针对他,为他准备的。

师:好的,那为什么是他,为什么给他准备呢?

生:忍到极致了,最后爆发,所以凸显情绪,正好对着陆谦,就直接用尖刀了。

师:很好,忍到极致才这样的。但是真的是碰巧陆谦吗?大家注意到没有,陆谦是陆虞侯,是不是官职呀?

生:是。

师:那么大家再想想,杀他有什么更深刻的意义吗?

生:对社会的不公。

师:对了,有官职的林冲特意用了尖刀,更残忍,就是一方面表示被逼无奈,一方面就是表示对社会的不公,也是对自己过去的了断,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生:是的,所以后来上梁山。

师:是的,也是为后文作铺垫,看看作者描述得很到位。那么我们再来朗读下文段,结合刚才大家分析的再来体会下林冲的性格特点吧。

(学生再次朗读)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师:刚刚提到的陆虞侯,本来是林冲的朋友,还得到过林冲的帮助,结果最后一而再再而三逼迫林冲,自己得到了这样的下场。现在老师给大家设定一个情境----林冲于陆虞侯打斗的时候,突然陆虞侯求饶了,那这个时候以你们对林冲的了解,讨论下林冲怎么说呢,大家设计下林冲的台词。

生:我不想杀你,但是不行。

生:是你逼我的,怎么这么逼我。

生:为什么这么对我?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林冲的性格特点了,那我们来看看视频中他怎么说的吧(播放视频,林冲说:我从不杀人,我不想杀人,是你们逼我杀的)。大家说得都对,就是无奈的心境。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的课堂即将接近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林冲被逼上梁山,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

师:是啊,在《水浒传》的一段故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林冲怎么被“逼”上梁山,还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同时还了解了作者运用言语、动作等方式刻画了林冲这样的一忍再忍、全力反击的人物形象。接下来就是他上了梁山之后带着梁山兄弟们抗击朝廷、抗击社会的故事了。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师:课下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挑选一位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其上梁山的原因,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好,同学们,下课!

七、板书设计

 

【试题解析—答辩】

1.文中说了林冲上梁山的故事,那么可以简述下其他关于林冲的故事吗?

【参考答案】

我说说林冲和高俅的故事,这也是后来促使他上梁山的根本原因,也是文中发生的故事的重要原因。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携娘子张贞娘去庙里进香。但是这时候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乘林冲不在,调戏贞娘。林冲赶到,见是高衙内,没敢作声,带贞娘归。不久,高衙内设下圈套,将林冲骗至商议军机大事的白虎堂,以带刀进府行刺之名,将林冲发配沧州充军。林冲好友陆谦奉高俅之命,买通解差,要在野猪林杀掉林冲,幸遇鲁智深相救。鲁智深劝林冲投奔梁山泊农民起义军,而林冲只想待刑满回乡,不愿落草。鲁智深只得伴送他到沧州。林冲发配后,高衙内不肯放过贞娘,意欲强娶,贞娘不从,自刎。可是经过风雪山神庙,林冲还是上了梁山。林冲不仅代表自己的隐忍,也代表了当时百姓被压迫的无奈,这些故事都为了后文说起义事情作铺垫。

 

2.请谈一谈多媒体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运用?

【参考答案】

以一节语文课为例,说一说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

(1)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学生比较难懂的事物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出示相关的事物,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2)在新授课中,辅助教师教学。

多媒体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较快较多地去呈现知识点,所以,对于介绍性的文字,比如作者的生平,或者写作背景的介绍等,语文教师可以大胆地使用课件来呈现,并且将里面需要学生重点记忆的知识点进行标记,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3)在延伸课外知识时增加素材。

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但是语文教学决不能停留在课内知识上。多媒体有利于对课外知识的延伸。语文教师在讲授课内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达到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4)巩固和总结环节,帮助提高效率。

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也便于学生的掌握。总之,语文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多媒体技术喧宾夺主,用量过度。例如,一些老师做的 PPT 虽然使用了大量素材,但是和教学内容相关度不大。这样就起不到多媒体在课堂上应有的作用,还浪费了备课时间。

 

3.简要说下你设计这堂课的依据。

【参考答案】

每个学段都有自身的纲要和定性指标,所以设计教学要从纲要和标准出发。同时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段内学生的情况,思维理解能力等方面合理安排教学,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因材施教并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还要围绕单元内及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出发,掌握本单元的学科知识,学科重难点,结合目标设计教学。同时还需要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注意多功能教学的衔接。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的建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