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call
【7.16】幼教每日一练
2024-09-12 17:29:33

题目

1.在音乐活动《春天在哪里》的尾声,教师说“小朋友们春天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里,我们带上我们的小眼睛一起唱着歌去找春天吧!”于是教师带着幼儿快乐地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去活动了,教师运用的结束策略是(    )。

A.总结归纳        

B.水到渠成

C.延伸扩展        

D.结构完整

2.在有关《船》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相互自由进行交流。但老师发现幼儿自主探究很难深入,快交流不下去了,于是周老师问幼儿:“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知识点的?”周老师是运用了(    )提问。

A.递进式          

B.启发式   

C.发散式            

D.换位式

3.大班健康活动《玩球真开心》中,当某些幼儿想出来球的一些好玩方法后,教师问幼儿:“除了刚才XX介绍的,你们还有其他与他不同的吗?”该老师采用的是(    )。

A.递进式        

B.启发式   

C.发散式            

D.换位式

4.大班语言活动《沉与浮》中,周老师问幼儿:“水是什么形状的?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面?”周老师是运用了(    )提问。

A.递进式          

B.启发式            

C.发散式            

D.层叠式

5.教师能够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有价值的(    )问题,给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支持幼儿的大胆想象和创造往往是极其有效的。

A.发散性

B.启发性

C.层叠性

D.互动性

6.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是平等的、(    ),是相互依赖和接纳的。

A.和谐的

B.民主的

C.自由的

D.对话的

7.中班美术活动“拓印”,在导入环节中,刘老师带领幼儿玩印章的游戏,该教师采用的导入策略是(    )。

A.材料导入

B.问题导入

C.关键经验导入     

D.激趣导入

8.科学活动“沉与浮”中,孩子们自主投放材料到水盆里,豆豆说“老师,木头沉不下去呢!”老师说“为什么木头沉不下去呢?”这是属于(    )。

A.重复

B.追问

C.发问

D.反问

9.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开启幼儿思维大门的钥匙。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说明教师要适当运用(    )导入法。

A.情境

B.故事

C.问题

D.材料

10.下列关于评价语言运用策略,说法错误的是(    )。

A.口号化的称赞要慎用                    

B.教师的表扬要具体化

C.教师不能用消极的评价语言评价幼儿      

D.表扬的同时,对幼儿提出更高要求


答案解析

1.【答案】B;材料中,教师根据歌词“春天在每个人的眼睛里”顺势让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运用的是水到渠成的策略。

2.【答案】B;本题考察提问语言策略。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面临困难而可能止步不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区引发幼儿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究。

3.【答案】C;本题考察提问语言策略。该题干侧重让幼儿多角度的思考。

4.【答案】D;本题考察提问语言策略。教师在层层深入式的问题链中,不断推动幼儿的探索和思考活动的进行。

5.【答案】A;此为书上原话,教师在运用提问策略时,多提开放性和发散性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对幼儿的活动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与引导上,因此,教师能够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有价值的发散性问题,给幼儿充分的思考空间,支持幼儿的大胆想象和创造往往是极其有效的。

6.【答案】B;此为书上原话,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是相互依赖和接纳的。

7.【答案】C;拓印与印章的原理相同,在导入环节,通过玩印章游戏,帮助幼儿获得拓印的一些经验,以助于更好的学好拓印,这就是关键经验导入法,故选C。

8.【答案】D;教师将幼儿的回答再抛回去反问幼儿,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属于反问。

9.【答案】C;题干是在说提问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运用问题导入法。

10.【答案】C;教师可以运用消极的评价语言纠正幼儿错误,但要运用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