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call
科二必刷500道题(十)
2024-10-29 15:58:58

第四、五、六模块  教育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实施 

475.课堂教学中,课堂桌椅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 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讨论法

 

476.根据教育的需要,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47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 识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

 

478.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 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参观法

C.实习法 

D.演示法

 

479.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的、系统的信息的方法是()。

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

 

480.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48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482.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有力地支持了()。

A.量力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483.张老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交流一下,在了解大家的情况后再设计教学过程。他会设计一些启发学生的点,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体现了王老师遵循教育过程的( )。

A.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484.房老师在讲授《三角形的外角》时,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的内角的相关知识,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房老师的导入方法是()。 

A.练习导入

B.复习导入

C.问题导入 

D.情境导入

 

48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的饲养。上述情况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486.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 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87.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 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

B.实践教学法

C.示范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488.我国古代既有“指引者,师之功也”的箴言,又有“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谕,体现教学过程具有()的规律。

A.学生认识的简约性

B.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C.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

 

489.语文老师在讲解《鱼》这篇课文时,事先在水箱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观察鱼的形状、表面、背鳍、胸鳍和尾鳍。这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490.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某学校为了适应这一状况,补充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乡土教材。该学校的做法体现了教学原则中的()。

A.巩固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491.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主要体现了教学的()。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92.地理老师王老师要在 45 分钟的课堂时间内,将各大洲的概括讲清楚。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并介绍大量而系统的学习内容,王老师最适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践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493.《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 学中要注意运用()的方法。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494.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包括天赋、接受能力和努力程度而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495.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并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为()。

A.导生制

B.特朗普制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496.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纷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科学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49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49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性知识,常常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情境或者设置模拟情境。这主要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A.知情意的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49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

 

500.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50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到校外进行地理课的地形、地貌测绘,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演示法

 

502.某中学王老师在讲到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可能大于成分气体最大分子量,也不可能小于成分气体最小分子量时,便打了一个比喻,有三位同学分别为14岁、15岁、16岁,他们的平均年龄可能大于16岁吗?可能小于14岁吗?学生一下都明白了,比用数学推算更易接受,王老师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503.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为使各地学校教育教学能够结合本地特点,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研制乡土教材,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这一做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04.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学记》中“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的表述体现了()原则。

A.因材施教

B.教学相长

C.启发性

D.量力性

 

505.在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 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A.预设性

B.生成性

C.启发性 

D.随意性

 

506.化学课上,教师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如何制取氧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

 

507.刚上小学的婷婷对妈妈说:“用眼睛看就可以学到东西,为什么要上课去学习呢?”妈妈说:“如果你自己去尝试的话,需要太长的时间,有老师教你,你就会学得又快又好。”这反映的教学规律是(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B.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508.历史王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古人制造的金银首饰、碑刻书画,促进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和文明史。这种教学形式是()。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509.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10.采用指定作业、工作合约、实验室和表格法四个环节进行教育,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创立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

A.道尔顿制

B.葛雷制

C.设计教学法

D.文纳特卡制 

 

511.“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明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第二节  教学评价与反思 

512.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另一方面利用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教学评价,这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513.张老师发现这次单元测验中部分题目的语言表达偏难,很多学生缺乏相应的文字理解能力,因此没有测量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这主要说明这次单元测试的()较低。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514.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 测评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515.张老师根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学生体育成绩在该班属于“优”“中”或“差”的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516.通过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517.某教师利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类型属于()评价。

A.描述性

B.诊断性

C.形成性

D.总结性

 

518.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偏科现象的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相对性评价

 

519.如果一个数学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无法准确测出学生的实际水平,那么这个测验就是()。 

A.低效度的

B.低信度的

C.低难度的 

D.低区分度的

 

520.教师给学生写了这样一则评语:“活泼开朗的你经常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学习态度端正,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这一评语体现()。

A.过程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参考答案

475-480  BABBDD

481-485  BCCBD

486-490  CDDDB

491-495  BCBBC

496-500  DACAD

501-505  CADDB

506-511  AABAAB

512-515  BBDD

516-520  BC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