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块 学生指导
第三章 德育
413.小林有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候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414.小明看到“校园欺凌”新闻后非常愤怒。这属于品德结构里面的()。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动机
415.()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说服法
B.锻炼法
C.榜样法
D.修养法
416.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律、自励、自警,使其获得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417.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18.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419.方方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她处 于道德发展的()阶段。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或秩序
D.普遍伦理
420.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阶段。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道德伦理
421.针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现象,教师应该循循善诱,等待时机。这是贯彻德育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422.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23.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424.班主任吴老师发现近期班级成员学风涣散,在分别找了几个学生谈话之后,又召开了相关主题班会。这一做法贯彻了()。
A.导向性原则
B.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C.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D.直观性原则
425.有同学在班上丢了 30 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偷偷的归还了失主。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426.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427.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428.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29.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43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4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432.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43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43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 人行为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服从
C.感染
D.从众
435.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陵园举行清明祭扫活动,瞻仰革命先烈。学校采用的德育方法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436.个体一旦认可、仰慕某人为其偶像,便会在各方面模仿和追随偶像的行为,并尽力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与之保持一致。从品德的形成过程看,如果个体出现这一现象,则表明个体的品德形成达到的阶段是()。
A.模仿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437.班主任张老师在召开主题班会后组织学生去社区做“爱心活动”,帮助社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以增进学生们的爱心和责任心。这主要体现了德育的()。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德育工作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438.在玩老鹰捉小鸡之前,小强和同学决定重新定游戏规则,且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协商并投票一致通过才行。根据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强和同学最有可能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439.为弘扬“红岩精神”,小陈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参观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革命纪念馆等红 色景点。周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440.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 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441.上学路上,徐燕看到一个同学正艰难地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上斜坡路,她非常激动。这种道德情感属于()。
A.动作性道德情感体验
B.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C.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
442.老师找生气的学生谈心,让他把不满说出来,出出气,这属于情绪调节中的()。
A.注意转移法
B.思想转移法
C.行动转移法
D.宣泄法
443.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 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是()。
A.抑郁症
B.强迫症
C.焦虑症
D.社交恐怖
444.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445.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446.“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运用了()。
A.全身松弛训练法
B.强化法
C.肯定性训练
D.系统脱敏法
447.咨询师采取一种非指导性的咨询方式,以来访者为中心,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从而使咨询者进行自我治愈。这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
B.肯定性训练
C.合理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448.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教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她的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
A.强化法
B.自控法
C.脱敏法
D.放松法
449.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分析了失败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 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宣泄
B.升华
C.补偿
D.认知重组
450.小文学习成绩不好,但爱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限量版运动鞋或其他高档物品,看到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感到十分满足。小文的心理防御方式是()。
A.升华
B.转移
C.补偿
D.退行
451.小敏近段时间总是反复检查自己的考卷、作业、书包等,总认为试题有遗漏、作业没做完、书包里的东西没收拾好……这些行为表明她有()。
A.焦虑倾向
B.过敏倾向
C.强迫倾向
D.怀疑倾向
452.小文学习成绩不好,但爱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限量版运动鞋或其他高档物品,看到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感到十分满足。小文的心理防御方式是()。
A.升华
B.转移
C.补偿
D.退行
参考答案
413-415 CBB
416-420 BBDBC
421-425 DCCBA
426-430 DDDCD
431-435 ACBDB
436-441 CACCAB
442-445 DDDC
446-452 DDAD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