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大一班的德华老师将幼儿制定的班级公约张贴在了公告栏中,这体现的是物质环境创设要求中的( )。
A.创设多种形式、不同功能相结合的活动环境
B.创设富有教育性、创意性、审美性的活动环境
C.创设丰富适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
D.创设有幼儿共同参与设计、布置及自主表达空间的活动环境
2.在幼儿园中,徐老师经常受到小朋友们的追捧,究其原因,原来是徐老师愿意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与自主探索时间,给了班上的孩子极大地信任。这说明徐老师遵循了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要求中的( )。
A.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B.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C.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D.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3.幼儿喜欢并卷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自主地获得各种经验。这说明遵循了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要求中的( )。
A.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B.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C.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D.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4.作为幼儿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幼儿归属感、效能感的获得影响很大。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有赖于三个前置性条件。其中( )确保教师能遵循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和谐相处。
A.教师对幼儿的信任和包容
B.幼儿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
C.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D.有弹性的生活作息制度
5.在健康活动《情绪大变脸》中,古老师引导班上的孩子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并适时的鼓励幼儿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古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要求中的( )。
A.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B.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C.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D.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6.这样的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例如,游戏时要玩具共享不抢夺;不小心碰倒别人时赶紧把他(她)扶起来,并帮着掉掉土,说“对不起”;而当自己被人撞时,要知道原谅别人;相互间交往时应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用语。在上述表述中,“这样的教育”指的是( )。
A.教师应尊重、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B.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C.教师可以采用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
D.鼓励幼儿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
7.( )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
A.教师应尊重、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B.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C.教师可以采用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
D.鼓励幼儿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
8.( )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
A.教师应尊重、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B.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C.教师可以采用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
D.鼓励幼儿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
9.小军是一位十分霸道的孩子,经常在班上扮演着“小霸王”的角色,许多孩子都很怕他。刘老师发现后并未采用惩罚的方法,而是给小军讲了一个《小霸王之死》的小故事,小军听完故事后认识到霸道、不讲理是不好的行为,于是立即改正了过来,并且后面是不是帮助其它伙伴。刘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 )。
A.教师应尊重、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B.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或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
C.教师可以采用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
D.鼓励幼儿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
10.一次运动游戏中,小红在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头被摔的晕乎乎的,而且因为怕再次摔跤,小红索性站在原地不动。这一幕被旁边的苹果老师看在眼里,于是苹果老师走过去轻拍小红的脑袋,并对她说“你可以的,加油!”苹果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 )。
A.教师应尊重、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B.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或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
C.教师可以采用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
D.鼓励幼儿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
答案解析
1.【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要求。运用幼儿所创造的作品,如幼儿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废旧材料、设计的标志、制定的公约等来布置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每个墙面上都有自己点滴的创作,都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轨迹,获得一种成功感、满足感,让环境成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呈现方式。这体现的是创设有幼儿共同参与设计、布置及自主表达空间的活动环境。
2.【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为书中原话。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有赖于三个前置性条件。首先是教师对幼儿的信任与包容,教师愿意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与自主探索时间。
3.【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为书中原话。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有赖于三个前置性条件。其次是幼儿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幼儿喜欢并卷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自主地获得各种经验。
4.【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为书中原话。作为幼儿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幼儿归属感、效能感的获得影响很大。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有赖于三个前置性条件。最后是有弹性的生活作息制度,确保教师能遵循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和谐相处。
5.【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属于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中的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平时应让幼儿相互说说对班级某件事情的感受,在教育教学中引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活的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感情,适时的鼓励幼儿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引起情感的分享与共鸣,有利于同伴了解别人的各种需要,进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
6.【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为书中原话。鼓励幼儿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幼儿班级应该有一种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这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这样的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且题干中,体现的都是幼儿之间的友爱,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
7.【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为书中原话。鼓励幼儿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幼儿班级应该有一种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这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
8.【答案】A;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为书中原话。教师应尊重、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
9.【答案】B;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幼儿会经常“犯错误”,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看待幼儿的“错误”,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要疏导、引导。如用讲故事的方法帮助了幼儿认识到霸道、不讲理是不好的行为;用赏识、对照、鼓励的方法帮助幼儿逐渐改掉了这些毛病。因此,教师的做法是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或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
10.【答案】C;本题考察的是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要求。题干强调的是教师轻拍脑袋,这种动作表示着教师对幼儿的关心、鼓励,因此属于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可以釆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